大風呼呼吹,離岸風電作業面臨之風險

沿著臺灣沿海走,在遼闊的視野中常常可以看到靜靜地佇立著高聳純白的風車,臺灣的風力發電機很多設置在桃園至雲林的沿海一帶。現在,在西部如果再更往外海處看去,還可見到海上的離岸風力發電機持續運轉,可真是見證了臺灣從傳統能源往再生能源轉型的歷程,也推動著臺灣綠色能源的蓬勃發展。

風力發電的原理,係利用葉片的轉動來驅動發動機,能量會轉換成機械能,再透過齒輪調速器將齒輪的速度提升,進而帶動發電機,經過升壓變壓器將電壓提升後,即可將電流併入臺電電網供應電力。至於陸域風電及離岸風電的差別,就在於前者的風機安裝在陸地上,後者則安裝在海上,會打樁到海底。由於臺灣陸域可供開發之優良風場已漸趨飽和,海上風場條件更佳,仍有不少離岸風電潛能可供開發,因此成為近來政府推動再生能源最重要項目之一。

隨著大量離岸風場的興建,勞工工作安全的作業環境備受挑戰,而離岸風場之建造及運維受到天候海況、載台運動影響甚大,離岸風電作業擴及水下機組到水上塔架設定、葉片安裝等作業,作業型態與陸上大不相同,每個作業步驟都充滿風險,工作者面臨了海上高處、海上吊裝、人員進出(人員於載台間之轉移)等問題,環境較陸域危險存有墜落、溺水等特殊危害,故對於進入風場區域人員篩選條件嚴格,依據全球風能組織(GWO)規定,各作業類別有各種不同的安全訓練標準,為符合進入風場作業安全管控之規定,進入離岸風場作業人員須接受各種作業安全專業訓練,以確保工作者有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期許在不久的將來,佇立於這茫茫大海中飄搖風雨間的白色巨塔,將是改善氣候變遷並提高我國能源自主率的守護高牆,同時也兼顧勞工作業安全之雙贏新局面。

按:黃信慈,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安全與環保技術服務處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