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美術館及博物館工作者的健康危害- 藏品修復作業的有毒物質鑑別與健康危害認識

一、前言

自文藝復興於14世紀義大利的佛羅倫斯開始後,大量傑出的藝術家用一件件令人心醉神迷的藝術品點綴了這個世界,這些大師之作經由藏品的保護技術得以在700年後的今天仍舊震撼於世人。作為無價的珍寶,這些藏品往往具有獨特(Unique)、稀有(Rare)及昂貴(Expensive)等特性,它們共同定義出了歐洲最具價值的產業之一,也因為如此,進行產品保存與維護相關作業的專業人士需要更高度的細心(Carefulness)、耐心(Patience)與評估能力(Evaluation Ability)。
但我們也必須了解到,並沒有任何的顏料種類與保存方式,能夠讓這些藏品以原貌在700年後的今日現於世人,今日在歐美各大美術館中所見的畫作,多半是經過數次專業人士的修復方得以重現其原貌,這些專業人士在歐洲被稱為修復者(Restorers)或保護者(Conservators)。然而這些幕後工作卻也經常伴隨著作業人員潛在的職業危害,故本文試以簡要介紹藏品修復者的危害與預防措施。

圖為兩名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Museo del Prado)進行藏品修復的修復者
(圖片來源: https://www.iberdrola.com/culture/interview-restorers-museo-del-prado

二、 作業中的有毒物質鑑別與健康危害認識

在修復這些大型藝術畫作時所需要的顏料或處置過程中,往往可能也會接觸到含有較高劑量的重金屬或其他化學藥劑等有害物質,讓這些專業人士暴露於健康風險之中。
下表試列出藝術品修復所經常使用到的有毒物質及其所可能造成之健康危害。 文藝修復工作可能之健康危害(列舉如下):

三、 相關危害預防措施概述

欲避免美術藏品修復時所衍生的潛在職業健康危害,可行的相關預防措施包含有訂定有害物質管理規範、生物性健康監測、使用個人防護具與建立個人衛生習慣等。
(一)訂定有害物質暴露之管理規範 各機構應針對其在藏品修復中所會使用之有害物質進行相關的單位時間接觸量與暴露量管理,並定時針對內部人員進行訓練及宣導,使其鑑別有害物質並瞭解如何預防接觸有害物質可能導致之健康風險。
(二)生物性健康監測 相關機構有義務對其進行藏品修復的人員監測其健康狀態,評估從業者的健康與生殖能力等狀況(因多數有害物質會造成生殖系統或胎兒遺傳疾病等問題),並針對個人健康狀況安排合適之工作內容。
(三)使用個人防護具 防護手套為藏品修復中最重要,也是最常使用之防護具,可以避免皮膚與有毒物質的直接性接觸,甚至誤食的可能性,最經常被使用的為乙烯基手套與不透水手套。針對不同的修復作業,護目鏡甚至於呼吸式防護面具的佩戴也是藏品修復中很常見的個人防護裝備。
(四)建立個人衛生習慣與宣導 如建立正確洗手習慣、實驗室工作服裝與家居服裝需分開洗滌等。

四、結論

本文聚焦於針對繪畫藏品修復者之常見職業健康危害,此些健康危害多源自於藏品修復作業中所使用的化學品與重金屬材料,而藏品修復常為美術館藏品收集及保存中的終端作業,故多為各大美術館與博物館所聘雇之內部人員。有鑑於此,各大博物館機構應針對自身館藏形式、數量及材料來源進行危害性物質之源頭式管理(Source Management),並訂定相關接觸及暴露標準規範。
此外,針對博物館內的其他前端作業,如藏品運送、吊掛、搬運及再製過程所導致的人體工學傷害亦需要關注預防,使此類從業人員亦可有健康的工作環境。

按:吳信儀,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安全與環保技術服務處工程師。
參考文獻
1. Makos, K. (2011). 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iloencyclopaedia.org/part-xvii-65263/entertainment-and-the-arts/item/797-museums-and-art-galleries
2. Humphrey, V. (2018). A progression through risk management for collections—ground-up to enterprise-wide.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Conservation.
3. Petrisor, I. G. (2006). Mercury—Hazards and Forensic Perspectives. Environmental Forensics, 7(4), 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