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台灣中小企業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黃士寧

一、具有安全衛生的工作場所,是每位勞工所渴望及追求的



在職場上的每位勞工都有權利接受職前及在職勞工教育訓練,有權表達在工作中遇到的不合理及不安全情事,然而;有時會事與願違,處於中小企業或員工人數2~3人的微型企業中,對於一些輕易可看到的不安全情事,在雇主有意的或是遊走法律邊緣而遭到忽略,造成一些遺憾的職業災害事件,每一個職業災害的發生常造成一個或數個幸福家庭的破滅。而這些不幸其實是可以透過職前/在職教育訓練來將傷害降到最低。

二、中小企業注重在生產製造,職業安全衛生常被視為可有可無



中小企業有時會迫於經濟規模、資金的短缺,考量到營運成本,因此往往較注重在產能、產量的提高,而職業安全衛生往往被視為可有可無。建議中小企業應思考如何有系統、有方法且有效率的傳遞作業安全的知識,來保護勞工的安全,或許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最簡單的方式至少應該提供給勞工幾項思考問題的說明,並且做出問題的指引,教育員工開始工作前要自我診斷作業安全的一些問題。

三、中小企業應有正確的安全衛生觀念



關於安全衛生管理在事前/事後的風險分析及危害預防,中小企業業者可以依照本身企業特性選擇合適的分析工具如:風險分析、缺陷樹分析(FTA)、矯正預防措施、提案改善措施等,藉由這些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達到事前預防及事後矯正。一般企業主容易在意外事件發生時,將職災事故隱藏。對於事件的善後也僅要求作業人員改變操作行為;或設置機械設備的簡易安全功能等,這些作法,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根本消除問題。意外事件發生的背後,造成意外生成的原因才是改善的重點。而意外事件發生主體,往往不外乎是 「人」與 「機械設備」兩者相互關係,在這,對中小企業主提供如下參考意見與建議事項:

(一)勞工行為之問題

職業災害之發生,經驗及預防的知識不足才是最主要的因素,與教育程度的高低並無直接相關。絕大多數職災發生是因為,作業人員不經意地疏忽行為所造成,常見的有:隨意的離開原來的工作崗位且未告知去處;修理機械時未將機台停止及掛牌上鎖;從事新工作、操作新機台、也未接受相關教育訓練或詳加詢問,就貿然上陣操作機器設備;進入危險工作場所未依規定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具,缺少了職業安全衛生觀念,以上這些草率行事的作法如無法導正,職災會不斷的重複發生,關鍵的幾秒鐘、關鍵的幾個動作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避免職災的重要課題之一,是必須灌輸工作人員正確的觀念及良好工作習慣的養成為首要。

(二)機械設備之問題

在中小企業製造生產方面,雇主常因為成本的考量,在購買機械設備時,重視成本的降低,只要機械設備具備生產的功能,安全防護的機構設計並不是首要考量。雇主購買了不安全的機械設備導致員工發生職災,雇主除了要遭受良心的譴責外,生產也因此停擺,伴隨而來可能是沉重的賠償責任與冗長的訴訟過程。 在此還是奉勸雇主要將機械設備的安全是與獲利同等重要的課題,以免害人又不利己。

(三)預防職災之觀念落後

對於職災的預防,工作人員的觀念是另一重要關鍵。雇主須設法減少員工對於安全問題上的無知,而出現一些不安全行為。台灣中小企業中,如能夠有組織、有方法的傳授知識技能,必能降低職災的發生。國內具有100人以上公司,依法規定需設專責安全衛生部門且直接隸屬雇主管轄,如此推行安全衛生管理才能獲得其他部門的支持與配合,實施起來阻礙相對較小。安全衛生部門的功能專責職業安全衛生教育及風險危害預防性的工作推展,但是有一個觀念非常重要,負責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者需要清楚認知,不可將人為操作失誤當作是職災發生的單一原因,人為操作失誤只是最終結果,其實觀念不正確,操作者試圖為了增加產量,為了縮短一點的工時,而改變了安全衛生的作業標準。正確的安全衛生觀念應超越公司組織層級及個人的層級高度,將其導入組織系統中,適時搭配獎懲措施,改正工作人員不好的工作習慣、行為偏差及態度等來防止人為的作業失誤,矯正問題的根源,預防重大災害的發生。

(四)職災問題分析與解決

負責安全衛生的單位主管及人員,要真正了解到流程的負責人及操作者,為何會這樣做?遇到職災發生時並非一味的在程序文件上討論文字,在此建議可參照工廠問題分析與解決,調查發生原因,了解為什麼機械設備會故障?操作員為什麼會這樣作?操作方法是否正確?原料是否使用正確?量測設備是否足夠監控每一作業流程的結果?環境、溫度及氣候變化的因素等,檢討合理化,暸解和改正工作環境中會導致4M(人員、機器、材料、方法)失誤的因素。

四、總結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現在世界之趨勢,國內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發展,不能再以事不關己的態度行事,反之企業應自主購買安全的設備,實施相關教育訓練,創造友善的工作職場,如此亦可帶來更好的企業發展機會。

按:黃士寧,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安全與環保技術服務處。